当前位置: 学历在线网> 自考本科> 常见问题> 正文

【我和我的长理】听王文生教授讲“光学之路”

作者:学历在线网 来源:学历在线网 上传时间:2019-12-10 09:51:24

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我和我的长理】听王文生教授讲“光学之路”

  开栏的话: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推出系列栏目《我和我的长理》。70年岁月更迭,70载时光荏苒,一代代长理人与国同行、风雨兼程,在各行各业中演绎着精彩。本栏目通过书写不同的长理人与母校共同成长的故事,用个人进步的缩影映射时代发展大潮,礼赞伟大祖国。

  王文生,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现代光学设计和现代光学测试方向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光学”负责人。

  1965年到2019年,从“萌新”学生到资深教授,在光学的道路上,王文生从没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步……

  初见长理,厚积才能薄发

  黑龙江省方正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对于王文生来说,冥冥中自有缘分。

  “当时咱们学校属于保密单位,对外资料不多,在我们那儿,只有10个人够政治素质过硬、行为表现良好的条件。我一看这么神秘,再加上‘光学’‘精密’这两个词很高端,就直接填了第一志愿。”谈到入学趣事,王文生满脸笑容。“对学校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教室加实验室总共一个楼,北面一个学生宿舍、南面一个教学楼,再加上食堂、俱乐部这两个平房,寥寥几个建筑就构成了当时的长理校园。”

  虽然硬件环境很“荒凉”,但课堂的讲师团绝对是星光璀璨。王大珩、薛鸣球、蒋筑英……无一不是该领域赫赫有名的专家。每天早上6:00,王文生和室友准时起床,去外面跑操;晚上22:00,铃声响起,准时熄灯睡觉。这段看似单调的经历,却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性和坚韧力。“当时考试从来没有拉单桌,不会就是不会,谁也不作弊,自己嫌丢人。”就这样,卓越的教师指导、严格的培养模式,为王文生未来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1970年,毕业后的王文生留校任教。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他愈发地渴求更多知识和指导。

  1973年,王文生到原北京工业学院参加“兵工部光学设计与测试进修班”,结合实际发生的应用问题和场景进行研究。也正是在这里,他萌发了出国深造的念头。

  “我初高中学的都是俄语,英语很少接触。有时候去看英文文献,非常吃力。”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本没有现在这么成熟的英语学习环境。他只有一本同学从北京寄过来的英汉词典,以及自己省吃俭用买晶体管拼出来的收音机。幸运的是,学校当时为教师特设了英语小班,培养教师们的国际化视野。靠着小班老师的精心讲解,王文生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1983—1984年,学校提名他先后参加了“兵工部出国英语培训班”“教育部出国德语培训班”,并在考核通过后,顺利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深造,从事三维全息干涉测试技术研究和CCD—微机系统自动测试技术研究。

  回顾这段峥嵘岁月,王文生十分感慨:“我非常幸运,面对众多专业高手,英语是我的一大长项。要是没有学校的小班培养和提名推荐,我根本没有机会掌握英语;没有英语水平的提高,我也没有机会去国外深造……是母校成就了我。”正是因为这次宝贵的留德经历,让王文生得以见识和掌握全球范围内前沿的光学成果,回国后承担重任,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负责原总装备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科研项目11项,斩获丰硕成果。

  做专业和教学领域的领跑者

  1992年,王文生独立编著的第一本书——《干涉测试技术》出版,荣获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奖。在当时编撰教材且获奖的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那会儿写书不像现在,没有计算机,要用稿纸一格一格地写,图纸也反复勾勒和修改。”过程很辛苦,但他甘之如饴。1994年,再次与人合著《光学测量》,荣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二等奖;独立编著的《干涉测试技术》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奖等。

  除了国家级项目,他每学期都坚持给学生上课。他的“应用光学”课程不仅是国家级精品课、双语教学示范课,还在2013年入选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少有的“三合一”优秀课程。顶着“国字号”的光环,王文生却从来没有松懈。“这是国家对我们课程的极大肯定,但绝不是发展的终点。”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他和课程组成员刘冬梅、陈宇、刘智颖引入了“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的形式,延伸知识点,用外部资源倒逼课堂内容不断迭代升级,精益求精。

  “国外的试验条件、教学方法和国内不一样,但并不一定就适合我们。”在王文生看来,数学、物理、外语等基础学科是决胜未来的基石,也是培养一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纵使岁月变迁,他始终坚信:“任何一门课程,其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育人,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不会走偏。”这是他作为教师的使命,也是他在母校的44年里,心中那永恒不变的指北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工商管理
  • 长春理工大学
  • 自考本科
  • 吉林
  • 推荐阅读
关闭
简章
对比
1 +添加简章
2 +添加简章
3 +添加简章
4 +添加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