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历在线网> 安徽师范大学> 院校动态> 正文

《安徽日报》刊载安徽师范大学教师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文章

作者:学历在线网 来源:学历在线网 上传时间:2019-12-10 10:33:02

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安徽日报》刊载安徽师范大学教师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文章

  加快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既是治理现代化战略部署的有机构成,又是治理现代化战略部署全面实现的前提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需要应对新风险、解决新问题、承担新任务,这就势必要求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治理能力的现代属性,是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指引。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应具备方向性、卓越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国际性等特征。

  方向性。治理能力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方向的正确性。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

  卓越性。治理能力现代化需以治理效能的高水平转化为标准,能够充分彰显制度体系的优势,高质量地解决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时代性任务,推动中国航船行稳致远,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系统性。拥有治理实践所需的各种能力,才能保证全方位可持续地提升治理效能。从实践领域上看,应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治理能力;从个人角度看,应包括学习能力、政治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能力、依法执政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驾驭风险能力等。

  发展性。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具备适应性发展的特征,治理主体能够针对历史形势和时代任务而发展自己的治理能力;能够顺应发展大势,充分融合新技术、创新运用新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能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革命来调整自己的治理举措,改进治理能力。

  国际性。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有机构成,国际环境是中国发展所不可忽略的客观存在。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蕴含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的能力,又具备应对世界之大变局、融入全球治理的能力。

  强化科学理论指导力。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全会明确强调,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之一,其对实践的指导力构成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素。科学理论是治理实践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支撑,是激发治理活力、凝聚治理资源的力量源泉。坚持和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能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治理实践能力。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需要通过制度规范、媒体宣传、培训学习、文艺感染、评比激励、榜样带动、理论解读、学术研讨、文博会展、学校教育和家风传承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党的科学理论,既深刻系统、准确精到,又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使科学理论成为“用而不觉”的治理行动指南,使理论自信化为助推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效推动力。

  提升治理主体行动力。提升主体行动力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一是提升多元共治主体的聚合力。搞好国家治理工作,需要多主体的有效聚合、低成本互动,才能凸显整体合力。二是提升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促进力。通过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通过行政体制和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效能;通过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力和民主效能;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激发社会组织内在活力、提升社会自治效能。三是提升党政干部的实践本领。提升党员干部的规律把握能力,使之能够将治理实践与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契合;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使之能够应对治理领域的各类挑战;提升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使之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四是培育治理主体的现代意识。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依据实践情境“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具备公共意识,保证治理实践的有序性和公共性;具备攻坚意识,秉持“累土不辍,丘山崇成”的精神,不断破解一个又一个治理难题。

  增强法治建设保障力。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全会强调,要健全法治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等。要形成法治氛围,将全社会纳入法治轨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理事用法;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不同层面均实现“善法之治”。要提升治理主体的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铸牢新型技术支撑力。充分有效地融合新技术与治理实践,是快速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路径。靠“五加二”“白加黑”和“九九六”来提升治理效能的做法,既低效又不可持续;靠扩编、借调、临聘等简单地人手增加来完成治理任务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现代。因此,要积极探索利用新型技术,向“技术+治理”要能力、要效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协同政务办公,实现便捷沟通,推动跨部门交互,辅助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流程,促进服务递送。

  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治理实践之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就在于能够深植于中华文化根基,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力支撑。要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和凝聚等作用,增强创新发展的治理活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各个治理领域,形成攻坚克难、提质增效的治理动力;要不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强化治理定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想咨询的同学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 工商管理
  • 安徽师范大学
  • 专业硕士
  • 安徽
  • 推荐阅读
关闭
简章
对比
1 +添加简章
2 +添加简章
3 +添加简章
4 +添加简章